观《怪物》(是枝裕和)有感
- 随笔
- 2024-01-14
- 171热度
- 2评论
电影梗概
电影整体分为三个部分,从三个视角阐述该故事。
母亲的视角下,自己的孩子凑受到了来自学校老师的霸凌,此时观众和她似乎都认为学校的老师们都没有心。
老师的视角下,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错,是凑在霸凌星川,然而学校的老师逼迫自己道歉,到最后公开道歉、人生被毁。
最后的孩子视角,才娓娓道来了一个天真烂漫又残酷的故事。


星川从小喜欢花,具有女孩子的性格,因此被父亲进行名为“治疗”的打骂虐待。在学校里星川也是被欺负的,凑会帮助星川,但也不敢做的显眼以免被同学盯上,也害怕会变成星川那样的“猪脑怪物”。

中间二人有过矛盾和冷战,但也萌生着青涩的感情。

结局的理解
是枝裕和本人说两位主角都还活着,他们奔向光芒其实是导演对他们的祝福。
但我对此只能呈悲观态度,我无法说服自己认为他们还活着。
活下来逻辑上就不通了,麻麻打开车厢看到的是空的,此时还在下雨。
而他们爬出去的时候是天晴的。
此外还有火车栏杆的消失\泥石流后的山间不会平整且郁郁葱葱,再加上爬出去那个小沟就是分娩重生的隐喻。。。


而且,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剧情上来说,他们只有死了,这个故事才是完整的故事。
误会与偏见
周六看了这部剧看到凌晨3点,然后躺床上一直回味这种压抑的氛围,思考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
影片中无论是凑、她的母亲、老师、校长其实都是好人,但为什么会导致这一场悲剧的发生。
首先,“误会”肯定占了很大的罪责,凑的母亲是一位情绪稳定、爱孩子且心理强大的女人,但因误会认为凑受到了霸凌,同时也误会了学校的老师们,认为他们没有心。误会在长时间内并没有解开。
学校的堀老师也误会了凑,认为他在霸凌星川,这个误会即使是在他们打架后也没能询问清楚。
就算是凑和星川,也被星川父亲“猪脑”的说辞吓住,本质上也是信息闭塞导致的。
如果站在上帝视角就会发现,整个悲剧明明可以用充足的沟通,就能避免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沟通呢?
问题的本质真的是信息的闭塞和“误会”、“偏见”吗?

规训
我又在想,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信息的阻塞,让凑没能对母亲说出自己的苦恼,让老师没能对凑母说出看到的事实,让星川没能对老师说出自己受欺负的真相。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规训,或者说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游戏规则。
问题不只是LGBT遭受的歧视这么简单,导演设计堀老师这个悲剧角色就是为了把格局放大,堀老师受到的来自“多数人”的压迫就是学校强迫他向家长道歉,罔顾事实,一切都是为了“学校”,学校就是大多数人,他只能牺牲。

事实上,要求他做出牺牲的校长也很清楚明白,这些都是胡话,都是荒诞不合理的,她知道真相是老师收到冤屈,她在吹笛那里说的“只有所有人都幸福那才叫幸福”可以说是非常恰当的。但她还是昧着良心这么做了,这就是来自社会的规训,她必须这么做才能保下学校,她也必须撒谎说她的孙女不是她意外杀害的,一切都是为了这间学校,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社会的规训让人变成了没有心的怪物。
但是,即使明白万恶之源是谁,凑和星川也是无力反抗的。即使我们站在成人视角、或者更高的上帝视角来看,凑对母亲和老师说出真相以后,他们一定会理解并支持的。
但事实就是,凑不敢对母亲说出真相,不敢对老师说出真相,不敢对同学说出“不要欺负他”几个字。
星川依里也是一样,面对强权的虐待,他只能默默承受。凑认为星川太过懦弱,但凑本人何尝不是这样。
站在个人视角来看的话,视野远比上帝视角要低,我们成人尚且无法预测自己说出口后的后果,无法预测出柜后父母的态度,更何况孩童了。
碎碎念
这部电影真的很压抑,后劲很大,我今天练琴的时候也一直在回味他们之间关系的美好与悲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至少经历过的这种浪漫,已经很让人羡慕了。一切都得有个参照,我们这的性少数一样的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有的人伪装成正常的大多数,奔波一辈子,从来没有爱过,这比他们轰轰烈烈的纯粹浪漫可悲多了。
所以,他们还是死在那个雨夜吧,就算活着出来,最后真的有【将来】吗?
剧中一直反复提及的【将来】两个字,真的能适用于三位悲剧的主人公身上吗?
两位少年恐怕也根本看不到想要的将来,所以才那么期待宇宙大爆炸的时光倒流吧。
少数派注定是没有将来的——————这么说或许不绝对。其实脱离这部电影来看,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出了柜以后活的好好的人,他们拒绝被社会规训,成为了独立完整的人。
对抗规训的宝剑、无解之局的钥匙其实就在那里,是无数勇者小说中常见的要素————“勇气”
希望我也能有一天拿起这把剑吧。
If you鈥檝e ever discovered termites or carpenter ants in your house, you know how much damage they can do.
The lone Dino victory was Phil Hill鈥檚 at Monza, as Brabham and the rear-engine Cooper-Climax ran away from the sphere to take each the driver and constructors titles.